现代师生关系:学习共同体
中国的大学已经全面迎来了95后大学生。作为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原住民,信息技术已经全面嵌入这些95后大学生学习、生活乃至思维习惯等方方面面。
对承载这些学生的大学来说,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以至师生间的相处模式,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育人水平,而育人的关键就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正在努力建设“双一流”的中国大学来说,重塑师生关系,关系到每一所大学,不仅是“双一流”大学。
可以肯定的是,一场新的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育改革已经在我们的大学校园拉开大幕。我们从今天起开设“重构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专栏,请专家、大学校长就此问题各抒己见,希望能为这场改革厘清思路,提供真知灼见。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相随使教育生生不息,由此,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便成为教育活动中最为普通和最为重要的关系。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不同的教育阶段,师生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和与之相应的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师生关系与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人高考自考专业报名
我国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用“从游”来比喻大学中的师生关系,他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在大学这片知识的海洋里,教师是导游者,引领学生搏击风浪,学会本领;学生是从游者,亦步亦趋、紧紧相随、慢慢长大。这是一种“从游”式的师生关系。
当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随着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融合,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5后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传统的“从游”式的师生关系受到不少新的冲击。学习的场域由于网络的广泛延展性和其他媒介的方便快捷,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求教于教师,也可以自主学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也可以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养分,甚至是在某些问题上向学生学习,或与学生一道学习、共同提高。因此,当下的师生关系中,学习合作者的因素在增长,教学相长、生师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