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工具”教育走向人文教育
挑战之下,外国语学校的转型之路究竟该如何走?
陈琳给新时期的外国语学校下了这样的定义——高级外语人才的主要供应地、各种外语教学途径和理念的实践基地、给外语高校提供生源的主要场所和开展国际教育的实验基地。
“过去一般的外语教育是重视工具,甚至应试。如今,外国语学校必须从工具教育走向人文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教育装备处处长乔玉全认为,外国语学校要有“五多”气质——多外文教育、多语种教育、多元体制、多国际交流和多文理教育:“要通过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不光要上课,还要有辩论、主题发言、模拟戏剧表演等大量教学方式的出现。”
“外语学校要研究如何突破旧的人才观和培养模式,打破应试教育对人才成长的束缚,探索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和国际水准的教育实践。我们的下一代再不能是高分数的行动弱者、思维匮乏者、文化缺失者。”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连仲提出四点建议:建构具有针对性的学段内课程体系;开展“以我为主”的多种国际合作方式;建设积极开放、有特色的管理团队;提高外语教师的思维深度和文化底蕴。
更多的外国语学校“掌门人”纷纷表示,各校正以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等形式赋予新时期外国语教育更多内涵。
“我们的课程体系里,中国烹饪学是一门必修课,每个孩子必须至少学6道中国菜。孩子们问,‘为什么开这个课’,我说,‘孩子你知道在国外会做饭有多好找女朋友吗?’”石国鹏笑言:“当然仅靠中国菜还远远不够,我们还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每周4课时的语文课是必修课,没有任何人可以逃掉,用的是北京四中特级教师李加升先生编写的《华根语文教材》——以中华为根。
2016年广州自考夜校大专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报名咨询QQ215308936
2016年广州自考夜校大专本科汉语言文学教育报名咨询QQ215308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