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自考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具体化。
1931年9月18 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
日本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6年8月,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11月,日本同德国签订《反共产党国际协定》。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实施“以华治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残暴的殖民统治
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开始对台湾开始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
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上述地区实质上成为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二)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死者达30万人以上。其他屠杀惨案。 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 “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投放有毒病菌,大量中国居民死亡。 用中国人进行“活体解剖”。 掳掠大量的中国劳工。 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 在关内,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
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目的是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
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不仅积极参加和推动各地的抗日救亡运动,而且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1933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先后在东北各地崛起。1934年6月,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又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也要求国民党当局变更“剿共”政策,“全国一致对外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其领导人之一李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驻上海国民党第十九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领导下抗日,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支援。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同年11月,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发动福建事变,打出了反蒋抗日的旗号。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
三、中国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涨的开始
(一)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面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群众的压力下,冀查政务委员会被迫延期成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计划,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策略。瓦窑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得准备。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事变的发生: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
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阵亡。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溃退的原因)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日军在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的同时,为了巩固占领区,继续对国民党军发动过若干次进攻性打击。1939年12月,在桂南会战中,以第五军为主力的国民党军队曾攻克昆仑关,消灭日军 4 000余人。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激战中殉国。但是,这个时期国民党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同时又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多次的反共“磨擦”事件。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对日宣战。1942年初中国战区成立。为了配合英、美打击日军,国民政府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曾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陆军第二OO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形式下,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1944 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在这次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这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一)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被称为大后方。1938年初,国民党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聘请周恩来担任政治部副部长。6月,成立国民参政会。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1945年5月,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定了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的方针。
(二)大后方的抗战文化工作
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开展国统区进步文化工作,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组织的抗日文化工作。
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指定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二)阐述持久抗战的理论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内容)
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意义)
二、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接着,又参加忻口会战,八路军第一二O师在雁门关以南伏击日军,第一二九师还以一营兵力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毁伤敌机20多架,削弱当前之敌的空中突击和运输力量,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开辟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山东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新四军则挺进长江南北,开赴苏南、皖南、皖中地区,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在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先后在作战中以身殉国。
(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但是,敌后游击战争对阻止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随着敌后人民力量的发展,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武装力量的壮大还使得游击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三、击退国民党的反攻摩擦,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击退国民党的反攻摩擦,坚持团结抗日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和太行山的新军和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未遂)。
(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其目的是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持并发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其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三)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退步三大政治口号。
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得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和民众的抗日运动,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三方面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针对其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共产党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不破裂统一战线为底线。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一)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
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二)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
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便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得到实惠,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1940年至1943年,抗日甘距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苦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毛泽东、朱德等亲自参加生产。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江南”。
(三)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
1940年8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和研究的专门机构。
抗日根据地政治民主、政府廉洁、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同国民党统治区政治专制、吏治腐败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照。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
五、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
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系统的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毛泽东首先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科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全部革命运动。
毛泽东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个体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意义: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二)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基本经验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9日,毛泽东发表《最日寇最后一站》的声明,指出抗日战争到了最后阶段。8月14日,日本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站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苏里号签署投降书。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使日本归还了窃取中国的领土,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败屡战的民族耻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战胜利的关键。
第三,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四,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国际条件。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
第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广州自考专升本科学前教育报读咨询QQ215308936